张同学的妈妈身高160cm,父亲身高170cm,他从小就比同龄的小朋友要矮。起初,张同学爸妈以为,孩子只是“晚长”,并没有在意。
张妈妈说:“孩子的爸爸小时候个子也不高,十几岁后身高突然就蹿上来了,我们以为孩子随他爸,我和他爸个子都不算矮,总感觉孩子也不会太矮。”
直到现在,张同学16岁了,身高还不到160cm,才引起了父母的重视,他们带儿子来到医院就诊,测骨龄片,显示骨龄已是18岁的水平,骨骺基本闭合,这意味着孩子不会再长高了。
3.及时去医院做检查
医生会结合一系列的临床检查,判断患儿矮小症的原因。
比如通过X线检查骨龄,观察各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、大小,判断骨骼实际发育程度,通过骨龄预测成年终身高。
正常情况下,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别应在±1岁之间,落后或超前过多即为异常。
生长激素激发试验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,判断孩子是否存在生长激素缺乏。
完善系列检查后,才能最终诊断孩子是否属于矮小症,并根据不同病因进行诊治。
矮小症的治疗,越早,效果越好
孙嘉指出,明确诊断为矮小症,就应及早采取干预,家长们切勿心存侥幸!
孩子3-12岁为最佳治疗期,通过营养指导、睡眠指导、运动指导、心情指导、疾病预防等科学的身高管理计划,可以促进人体生长激素分泌,改善身高。
如果是因为内分泌异常等疾病所导致的身高落后,日常生活的干预,是不太可能帮助身高达到正常值的,需要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,才有望达到遗传身高或突破遗传身高。
(通讯员 彭睿宇)
从事儿科危重症医学近30年,在全国同行中较早地建立了综合性的儿童危重病救治体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