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又称寒食,自古以来便为祭拜先人、追念逝者之传统节日。阳春三月,草长莺飞,细雨如丝,桃李芬芳,怎不令无数文人骚客诗兴大发,佳篇云集。遍寻典籍,搜寻佳句,印象最深刻者,概略有以下几首,堪称绝唱!
7.高启 (明) 《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》
满衣血泪与尘埃,乱后还乡亦可哀。
风雨梨花寒食过,几家坟上子孙来?
元末明初,改朝换代国家纷乱,灾民遍地民不聊生。明代诗人高启之《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》写尽清明凄清之景。当此之时,元朝铁骑气数已尽,义军遍地大明将兴,黎民饱受刀兵之苦,华北大地十室九空,饥民遍野遍地苍凉,清明节真真化为鬼节矣。诗人清明时节重返故园,但见残垣断壁杂草丛生,衣衫褴褛之灾民随处可见。迈步街头寻迹祖坟,唯见坟茔遍地,灰烟四起,生者少而死者众,青壮稀妇孺稠,满眼白茫茫皆是纸钱,辗转踱回去全是新坟。当此之时,春风一夜梨花落,烟雨迷蒙万点悲,亲朋好友多不在,劫后余生几人回?战争之创伤由此可见一斑。
综上所述,诗以言志,同是处于清明时节,权贵乘兴举杯行乐,美人踏青伤叹落花,骚客吟咏追思故友,寡妻坟头徒叹哀伤,农人烧纸坟头哭祭,小儿趁风忙放纸鸢,阶层地位不同,处境身份不同,同一个清明一万种感受,滋味如何,甘苦自知。
唐代杜牧的《清明》应该是最著名的了吧。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
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还有唐代韩翃的《寒食》,我也是很喜欢。
春城无处不飞花,寒食东风御柳斜。
日暮汉宫传蜡烛,轻烟散入五侯家。
也有说这首诗写于寒食节,也就是清明前后。寒食节应该是禁用火,并且吃冷食。但是这首诗里却写了傍晚时分宫廷里有蜡烛的火光传出,这是诗人眼花吗?必然不是。诗人借此表达对当时作威作福宦官的强烈不满。这首诗画面感极强,从白天绚烂的花开写到傍晚点点的烛火,太美。
本文标签: